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李椰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73歲的劉奶奶自食其力。起早貪黑,外出賣菜,卻遭遇了車禍,已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她,還能主張誤工費嗎?
近日,湘潭市雨湖區(qū)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銀發(fā)勞動者”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件。
2021年6月,王某駕駛小型客車與相對方向車輛會車往右避讓時,不慎與同向在右,劉奶奶駕駛的三輪車相撞,導致兩車受損、劉奶奶受傷。經交警認定,王某承擔全部責任,劉奶奶無責任。事故發(fā)生后,劉奶奶在醫(yī)院住院治療,經司法鑒定,其傷情構成十級傷殘。因雙方無法就賠償事宜協商一致,劉奶奶起訴至法院。
保險公司辯稱,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限內,愿意在事故責任范圍內予以賠償,但劉奶奶已超法定退休年齡,其主張的誤工費應不予支持。 庭審中,劉奶奶申請兩名共同賣菜的朋友出庭作證,并提交了微信交易記錄、賣菜記賬本、照片及村委會的證明等證據。
法院經審理認為,劉奶奶雖然已過法定退休年齡,但根據其提交的一系列的證據能夠證明,她在事故發(fā)生前仍具有勞動能力并通過賣菜獲取收入來源,其主張的誤工費應予以支持。
綜上,判決保險公司在保險責任范圍內賠償劉奶奶醫(yī)療費、誤工費、殘疾賠償金、誤工費等各項損失共計11萬余元。保險公司不服提起上訴,經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70條規(guī)定:老年人參加勞動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護。
受害人是否有權主張誤工費的判定在于是否具有勞動能力,不能機械地以法定退休年齡界定,而應以實際遭受的損害為依據。對于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但仍具有勞動能力并通過勞動獲得報酬的老年人,結合老年人的醫(yī)療情況、勞動能力、收入狀態(tài)等案件相關事實,依法應支持其誤工費賠償請求。其次,誤工費的認定中權利人雖無固定收入,但能夠證明其從事行業(yè)的,可以參照湖南省城鎮(zhèn)私營單位從業(yè)人員上一年度年平均工資對應的行業(yè)標準計算誤工費。
為了營造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社會氛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主動關心關愛老年人,提高其維權意識,讓他們學會主動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讓銀發(fā)一族在年老時感受到家庭的幸福以及社會的溫暖,莫讓老人“老來難”。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yǎng)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 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y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xù)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yè)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責編:劉璐
來源:湖南法治報